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8月13日
動力鋰電池巨頭建廠拼產量,電池發展之路困難重重
在新能源汽車呈爆發式上升的時代,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不可代替的一部分,需求量也隨之不斷新增。乘聯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1-十月的電池需求累積3593萬度,同比上升1.1倍。其中乘用車表現較為突出,2017年乘用車總體看是占產量需求的68%和電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車總體看是占產量需求的86%和電池需求的63%。
電池巨頭布局建廠
不少公司看到了動力鋰電池快速發展的大浪潮,紛紛在動力鋰電池市場展開布局。德國巴斯夫集團作為世界領先的化工公司,宣布將在芬蘭的哈爾亞瓦爾建設歐洲電池材料生產廠。這是只是巴斯夫年在去年公布4億歐元電池材料計劃的一部分。新廠計劃將于2020年后期投產。屆時每年將為近30萬輛電動汽車供應電池材料。在電池公司巨頭韓國LG和三星SDI也在擴建廠,擴大電池產量。大眾、通用和雷諾等主機廠的電池供應商韓國LG在波蘭新建了一座電池廠,預計投產后將為10萬輛電動汽車供應動力鋰電池。三星SDI在匈牙利的動力鋰電池廠已經竣工,可為5萬輛電動汽車供應電池。德寧時代作為我國最大的電池廠商之一,在接下寶馬這一大單之后,德寧時代將斥資2.4億歐元在德國圖林根州建立電池生產基地和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
電池缺陷眾多,發展桎梏
針對目前動力鋰電池領域爆發式上升的形勢,有業內人士分析在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的狀態下,其顯露出來的不足和缺陷是不可防止的。據《我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研究報告(2018)》(新能源汽車大數據藍皮書)統計,目前,新能源汽車故障類型共涉及20項,重要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與重要部件相關的故障,如動力鋰電池的SOC跳變、一致性差、車載儲能裝置電壓異常、極柱溫度過高、電機及電機控制器溫度異常等;
二是與充電相關的故障,如充電系統不匹配,SOC過高等;
三是整車方面的故障,如DC-DC狀態或溫度報警、高壓互鎖狀態報警、絕緣報警、制動系統報警等。從車型來看,純電動乘用車、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專用車在動力鋰電池相關故障方面占比分別為32%、38%、41%,問題較為突出。
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足以看出動力鋰電池的發展還有很多缺陷,在拼產量的同時還有兼顧電池技術的研發,完善其品質是在這個電池快速發展的時期的重中之重。
電池產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除了電池技術的匱乏之外,在動力鋰電池行業還存在生產成本上升、行業巨頭壟斷等難題。有專家認為,一窩蜂似的電池產業即將面對重新洗牌,而公司想要得到長遠發展必須抓住機遇,突出重圍。
目前,很多公司在建廠布局時都選擇了在歐洲建廠,除了節約成本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資源共享。造電池的基礎設施建設耗時耗力,特別是在這個開放的時代,單打獨斗闖天下的時代早已過去,開放共生才能實現長足發展。基礎設施和電池配套設施的資源共享,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還能優化產業結構,實現最優產量。
其實,用戶最擔心的還是電池質量。費時費力的老舊研發技術,既不能保質也不能保量,積極推動產品技術升級,重視電池技術研發,是公司發展的核心。特別是國外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先進技術是我國公司應該學習的地方,國內公司也應該在研發方面積極靠攏,抓住發展良機。
2018新能源汽車得到了一個歷史性的騰飛,同時也是動力鋰電池發展的好時機,各大公司紛紛布局電池產業,實則是想搶先占領高地,獲得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