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4年08月02日
材料技術和產量明顯落后——歐洲電池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各國政府的積極推動,歐洲電動汽車產業獲得飛速發展,也給電動汽車產業的上游電池和輕量化材料行業帶來了不錯的發展契機。但歐洲公司在電池行業的投資及推進發展方面的表現明顯落后,這樣的脫節使其嘗到了苦果,也給了歐洲以外公司拓展歐洲電池市場的機會。
電動汽車市場發展迅猛
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正在以超乎行業預測的速度快速發展。按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公布的歐盟28國以及挪威和瑞士兩國的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上述30國電動汽車(包括插電式電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7.3萬輛,同比上升35.4%,占新注冊汽車的2.1%。同時,電動汽車的整體保有量也突破100萬輛,并將在之后數年保持高上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達到46.0萬輛,同比上升34.3%。
從另一個角度看,盡管目前歐洲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比例還不足2%,但假如各國嚴格的燃油車淘汰措施真的能夠完全實行,到2030年,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份額有可能升至40%。
總體而言,歐洲各國對電動汽車發展都持積極態度。最顯著的是挪威,該國補貼十分慷慨:電動汽車免征購置稅,免除25%的增值稅,甚至免除過路費。在政策鼓勵下,挪威目前每年五分之一的注冊新車是純電池驅動汽車,坐擁歐洲第一,也使這個歐洲小國成為全世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第三的國家。
其他歐洲重要國家也有宏偉的電動汽車發展計劃,英、法、德、意等汽車工業強國均有50%~60%的電動汽車銷量上升。英國計劃到2030年至少要有50%的汽車和40%的面包車達到超低排放,在2040年前禁止銷售傳統內燃機驅動的新車;法國擬將2020年電動汽車銷量提高至目前的5倍;德國和意大利均計劃到2022年讓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同時,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大力推進充電設施的建設。
當然,歐洲各國的規劃并不一定能夠真的完全實現,但歐洲業內人士都持這樣的觀點:歐洲電動汽車相關市場是一個確定性高上升市場,和電動汽車市場密切相關的電池行業也會成為一個高上升行業。
電池業推進相對落后
關于這樣一個穩賺不賠的市場,相關公司當然會趨之若鶩。然而,盡管歐洲政策到位、市場高速發展、車企也積極配合,但歐洲電池相關行業并沒有實現如同電動汽車行業這樣的高速發展。2018年,英國《金融時報》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目前全球現有及規劃的電池產量大約80%在亞洲,僅我國就占69%,美國占15%,歐盟只占不到4%。在電池行業飛速發展的2018年,歐洲的電池行業明顯落后。
這并不是說歐洲不是電池行業的投資熱土。實際上,2018年對歐洲電池和電池材料領域的投資相當多。但是,歐洲電池行業產量的上升幾乎都依賴于亞洲公司。而在電池材料方面,日本、韓國和美國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歐洲絕大多數的電池材料技術和產量。
2018年,僅有Northvolt和TerraE等為數不多的公司實行了電池投資計劃,Northvolt和西門子、ABB集團和斯堪尼亞共同投入40億歐元建立了一座電池廠,計劃2023年前每年生產32GWh電池。德國法蘭克福TerraE控股公司聯合17家公司和研究機構組建了一個聯盟,計劃興建兩座代廠,計劃到2028年,這兩家廠的年產量將達到34GWh。Northvolt和TerraE的達產產量加起來基本和LG化學在波蘭的產量相當(70GWh,2018年十二月追加投資,2023年達產)。
化企在歐投資不足
關于電池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化工配套材料方面,傳統歐洲老牌化企在歐洲并沒有太多動作,歐洲很難在近期成為電池材料的產量中心。
在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歐洲最大的三家生產商是巴斯夫、優美科和莊信萬豐。其中,巴斯夫2018年十月在芬蘭建設了其首個歐洲電池材料生產基地,預計2020年投產,每年可為近30萬輛汽車供應電池材料。優美科也于去年十月宣布將擴充波蘭廠的產量。
然而,這三大正極材料生產商的發展重心都不在歐洲,而是在動力鋰電池產量急劇上升的亞洲。關于比利時公司優美科來說,其生產基地中心位于日本,而在其擴產6倍的10億美元投資計劃中,韓國和我國市場也是其發展重心。巴斯夫也和戶田工業合作,提高其在日本的產量。莊信萬豐則將目標鎖定在高鎳材料研發,產品預計2022年上市。
在鋰電池隔膜方面,歐洲公司的份額也不大,產量重要集中在我國、韓國、日本和美國。歐洲公司中,贏創、科思創、帝斯曼和索爾維都參和這一行業,但不能和上述國家公司相比。
下一篇:現階段鋰電池材料回收技術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