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12月24日
制定標準助力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有序發展
日前,全國廢棄化學品處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化處標委”)2018年審查會于廣東深圳順利召開,由廢棄化學品處置標委會領導、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組長單位的全國廢棄化學品處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廢棄電池化學品處理處置工作組(SAC/TC294/WG1)換屆大會也在當日順利舉行。
廢棄電池化學品處理處置工作組成立于2013年9月,由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組長單位,通過制定廢棄電池化學品處理處置領域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推動廢棄電池化學品的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加快相關領域標準化工作;也通過標準的實施配合國家有關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政策要求,順應和規范廢棄電池回收行業發展,引導回收行業技術研發。
新能源汽車產業系我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十三五”政府產業支持發展的重點,承載著我國汽車工業產業實現“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重要使命。而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攪動了整個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的“一池春水”。而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來源的動力電池更是大大小小無數企業爭相布局的高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帶起的一片洶涌也順便帶來了大家對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最后一個環節——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關注。
截至2017年,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2.5億輛,新能源汽車220萬輛,并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據推算,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至17萬噸,退役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約50GWh。
針對動力電池巨大的報廢量,政府、相關企業陸續做出應對舉措。
國家相關部門陸續發布相關文件規范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印發,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關于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推動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旨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規范和指導各相關方履行溯源管理責任。
不少電池回收企業紛紛加快布局,迎接即將而來動力電池報廢潮:格林美——2017年5月6日公司公告稱,擬定增不超過5.8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9.51億元,將用于綠色拆解循環再造車用動力電池包項目、循環再造動力三元材料用前驅體原料項目(6萬噸/年)、循環再造動力電池用三元材料項目(3萬噸/年)。湖南邦普——目前年處理廢舊電池總量超過2萬噸、年生產鎳鈷錳氫氧化物1萬噸,總收率超過98.58%。2017年3月25日,邦普在湖南追加投資12.26億元年產10萬噸的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工廠于正式開工。預計一年半內建成投產,三年內達產。項目建成后,公司將增加三元前驅體3.6萬噸/年、碳酸鋰7000噸/年、環保磚4.86億塊/年。
不止如此,為了進一步規范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不少企業紛紛加入標準制定的隊伍,完善動力電池的相關標準的制定,助力廢舊電池回收領域的完善有序。
廢舊動力電池處理處置涉及產品生產企業、流通領域、廣大使用者和社會每個家庭,具有產品面寬、品種多、數量大、回收利用比較難等特點。全國廢棄化學品處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廢棄電池化學品處理處置工作組的建立正是針對這些難題,加強電池產品污染的防治工作,保護和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建立完善的廢舊電池回收體制和標準體系;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電池回收處理工藝,促進廢舊電池回收技術優化改進;推動廢棄電池化學品的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
“再生資源產業在發達國家被稱為‘第四產業’,進行廢棄化學品處理和處置是一項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工程,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行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動力電池在結束它的生命后依然具有巨大的能量,其內還有大量的有價值的資源。如何充分挖掘其中的價值,利用好有限的資源,依然有待整個行業共同探索。